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 印發溫州市新植千萬株珍貴樹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 | |||
|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單位: 《溫州市新植千萬株珍貴樹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6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溫州市新植千萬株珍貴樹五年行動計劃 (2016-2020年)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五年綠化平原水鄉,十年建成森林浙江”和市委、市政府建設“美麗溫州”戰略部署,進一步提高森林質量,美化人居環境,促進農民增收,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浙江省新植1億株珍貴樹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浙政辦發〔2016〕4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為指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提高森林質量增加珍貴樹種資源戰略儲備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材質優良、市場價值高、發展前景好的珍貴鄉土樹種資源為重點,深入實施珍貴樹種贈苗造林、基地造林、補植培育、“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樹、發展示范等五大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森林綜合效益,為推進“森林溫州”“美麗溫州”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1.立足長遠、市場導向。以市場為導向,資源培育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立足長遠,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分步實施。 2.適地適樹、科學推進。根據氣候和立地條件,選擇適生珍貴樹種,夯實基礎,培育良種壯苗,因地制宜,科學植樹造林。 3.形式多樣、示范帶動。栽植與培育結合,集中與分散結合,山上造林與平原綠化結合,通過示范帶動,引導各地發展珍貴樹種。 4.以短養長、注重結合。采用混交造林模式和現有林改造模式,做到短期保障成本,長期培育取得最大收益,與林下經濟相結合,科學配置,促進發展。 5.改革創新、正確引導。深化林權制度、林業股份合作制度和林業金融等改革,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發展珍貴樹種。 (三)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市栽植珍貴樹1258萬株以上,其中發展珍貴樹種基地約2.5萬畝、植樹造林247萬株以上,補植培育644萬株以上,“四旁”植樹367萬株以上。 (四)重點樹種。重點發展南方紅豆杉、紅豆樹、花櫚木、浙江楠、閩楠、楨楠、紫楠、毛紅椿、銀杏(非嫁接)、降香黃檀等珍貴樹種。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珍貴樹種種苗培育和贈苗造林行動。加強珍貴樹種良種選育和良種基地建設,加速構建林業保障性苗圃體系,進一步提升種苗繁育基地基礎設施水平。到2020年,建成以珍貴樹種容器苗培育為主的林業保障性苗圃10家,珍貴樹種育苗面積1000余畝,培育容器苗1300萬株以上。繼續開展珍貴樹種進學校、進公園、進園區、進萬村和進軍營等活動,結合平原綠化、義務植樹和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加大贈送珍貴樹苗木力度,形成全社會發展珍貴樹種的良好氛圍。加強珍貴樹種贈苗造林的監督,完善贈苗造林機制,建立健全贈苗調苗、植樹信息卡等檔案,做到來源可查,去向清晰。 (二)實施珍貴樹種基地建設行動。選擇拋荒坡耕地等立地條件較好,相對集中連片的山地建設一批材質好、經濟價值較高的高標準珍貴樹種基地。以國有林場、鄉村林場、國鄉合作造林、林業合作社和林業大戶為主體建設珍貴樹種基地,鼓勵工商企業投資發展珍貴樹種。堅持因地制宜、因樹而宜,科學選用造林模式,大力推廣針闊混交、常綠落葉混交或選擇短期內能有經濟效益的混交伴生樹種等成熟技術模式。到2020年建成珍貴樹種基地約2.5萬畝。 (三)實施珍貴樹種補植培育行動。結合森林撫育經營、珍貴彩色森林建設和松材線蟲除治,實施珍貴樹種補植造林和目標樹培育。以鐵路、公路、河道兩側和城鎮周邊山體為重點,通過減針促闊、抽針補闊和林緣補植等措施,調整樹種結構,增加珍貴樹種比重,打造以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為主的穩定森林群落。以次生闊葉林為基礎,國有林場、集體林場為重點,選擇具有培育價值和一定齡級的珍貴樹種,采取目標樹經營模式,培育一批中大徑材珍貴樹種。到2020年補植培育珍貴樹種644萬株以上。 (四)實施珍貴樹種“四旁”植樹行動。結合平原綠化和“兩路兩側”、“四邊”綠化、“三改一拆”拆后綠化,“五水共治”植樹治水,以平原地區為重點,在城市公園、城鎮周邊、通道兩側綠化和沿海防護林、農田林網等建設中,大力推廣應用適生珍貴樹種。在“四旁”空閑地塊、荒灘荒地,鼓勵和引導群眾栽植珍貴樹種,既綠化美化環境,又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筆寶貴財富。大力提倡在義務植樹活動中栽植珍貴樹種,提高義務植樹盡責水平。到2020年全市“四旁”種植珍貴樹種367萬株以上。 (五)實施珍貴樹種發展示范行動。抓好文成縣的珍貴彩色森林示范縣建設,組織編制實施方案,狠抓任務落實,創新體制機制,通過示范,建設一批精品亮點工程,總結出一套既符合當地實際,又可學、可看、可推廣的珍貴樹種發展建設模式。開展珍貴樹種局長示范林建設,各縣(市、區)林業主管部門按照每個局領導班子成員聯系建設三片以上珍貴樹種林的要求,建設一批珍貴樹種示范林,到2020年,全市建成面積超過100畝示范林126片以上。結合森林村莊和綠化模范單位建設,開展珍貴樹種示范點、示范單位建設,到2020年全市建成珍貴樹種示范點126個以上、示范單位126個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大力發展珍貴樹種,是實現蓄寶于山、藏富于民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溫州”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是實施新植千萬株珍貴樹五年行動計劃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創新體制機制,強化督導考核,確保完成目標任務。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積極謀劃,當好參謀,加強規劃引導、技術指導和管理服務。 (二)加大政策扶持。發展珍貴樹種,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舉措,各地要出臺扶持政策,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推動珍貴樹種的發展。落實“誰造誰有、合造共有”政策,引導各種資金投入種植珍貴樹種。鼓勵結合彩色健康森林建設,撫育補植培育珍貴樹種,利用農村“四旁”等非規劃林地發展珍貴樹種。 (三)創新發展機制。針對我市山林權屬分散、林農個體經營積極性不高的狀況,要大力推進林業股份合作制改革,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引導工商資本與農戶建立緊密型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投資者通過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形式發展珍貴樹種,推進林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林業經營水平。 (四)保障種苗供應。加大珍貴樹種種苗培育力度,建立以林業保障性苗圃為主、社會化育苗為補充的種苗保障體系,積極推廣容器化、工廠化、標準化育苗新技術,推進種苗精準調劑,強化林木種苗質量監管,加大多年生優質壯苗培育力度,夯實珍貴樹種發展基礎,確保良種壯苗供應。 (五)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科技的先導作用,把科技支撐貫穿于珍貴樹種發展的全過程。加強珍貴樹種高效栽培技術模式應用研究,縮短珍貴樹種的培育周期,提高珍貴樹種的生長量和品質。引進、總結、推廣新技術、新成果,為珍貴樹種發展提供“快餐式”“套餐化”的先進適用技術。加強珍貴樹種植樹造林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管,認真執行《造林技術規程》(GB/T15776-2006)等技術標準,切實加強珍貴樹種種植后撫育和經營管理,確保珍貴樹種成林成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