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制造”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出爐 | |||
|
|||
實施“四大工程” 提升溫州制造 7月4日,我市召開溫州制造質量提升動員大會暨市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貫徹省政府“推進浙江制造品牌建設暨省政府質量獎表彰大會”精神,部署《“溫州制造”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和下步我市質量強市工作。 按計劃,今年我市質量發展的主要指標是: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的成果,繼續保持全市質量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不發生負有直接監管責任的重特大質量安全事件。 據了解,2015年我市年度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全面完成。在2015年省政府對市政府的質量工作考核中,我市綜合得分95.57分,比2014年提高了1.27分;排名居全省第3位,比2014年提升了6位(2014年得分94.3分,排全省第9名)。 根據2016年省政府“質量強省”行動計劃下達的目標任務和對市級政府質量工作考核評分細則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市質量強市辦制定了《2016年質量溫州建設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已由市府辦正式發文。 >>>解讀 《三年計劃》的主要任務為“四大工程” 根據《“溫州制造”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我市將以培育領軍型企業、高成長型企業和電氣、鞋業、服裝、汽摩配、泵閥五大傳統支柱產業為重點,聯動推進標準強市、質量強市、品牌強市建設,推動溫州質量由中低端推向中高端邁進,實現高品質、高水平的本土制造。其中,《三年計劃》的主要任務為“四大工程”。 實施標準提升工程 積極推動企業標準化工作;積極引導采用國際先進標準;提高標準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比如進一步完善溫州標準館建設,建立完善溫州市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免費向社會和企業開放標準信息查詢、咨詢,標準書籍借閱、全文在線閱讀等公益服務。 實施質量提升工程 著力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比如深入開展“百爭創千導入”活動,爭取縣級以上政府質量獎企業累計達到180家左右,導入實施卓越績效、六西格瑪、精益管理、5S管理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企業累計達到1000家左右;改革創新產品質量監管方式,比如按照“線上發現、線下查處”的執法模式,開展電子商務產品維權與打假治劣行動,嚴厲打擊電子商務平臺的侵權和制售假冒偽劣行為;強化塊狀產業質量整治提升;深化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理。 實施品牌提升工程 著力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大力推進區域品牌建設,比如永嘉縣泵閥、瑞安市汽摩配、鹿城區皮鞋產業等要確保完成創建“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任務,提升“溫州制造”區域品牌知名度;改革和加強名牌產品培育工作;加大品牌推廣力度。 實施質量服務供給能力提升工程 提升計量檢測服務能力和水平;提升檢驗檢測服務能力和水平,比如完成瑞安國家汽車電氣零部件產品質檢中心、浙江省教玩具產品質檢中心和浙江省激光與光電產品質檢中心建設;深化服務企業助力“眾創”系列幫扶活動。 2016年“溫州制造”質量提升行動主要目標 實施標準提升工程 ●爭取領軍工業企業,高成長型工業企業主導產品采標率分別達到80%、75%以上,五大傳統支柱產業的采標率達到65%以上,全市規模以上企業主導產品采標率達到60%以上; ●爭取累計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達到870項以上,新制定聯盟標準(團體標準)7項以上,新制定 “浙江制造”標準7項以上; ●籌建市級專業標準化組織3個以上。 實施質量提升工程 ●爭取領軍工業企業、高成長型工業企業實施先進質量管理比例達到70%以上,五大傳統支柱產業的規模以上企業實施先進質量管理的比例達到50%以上; ●全市高成長型以上企業和規模以上企業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取證率分別達到60%、50%以上;全市強制性產品認證取得CCC證書企業達95%以上; ●領軍工業企業、高成長型工業企業產品抽查合格率達到93%以上,五大傳統支柱產業的規模以上企業產品抽查合格率達到93%以上。 實施品牌提升工程 ●爭取建成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1個,建成省區域名牌或溫州市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2個; ●培育“浙江制造”品牌企業50家以上,爭取獲得“浙江制造”品牌認證產品5個以上,新增浙江名牌產品15個左右,新增溫州名牌產品(工業)40個左右。 實施質量服務供給能力提升工程 ●爭取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370項以上,形成校準測量能力470項以上; ●爭取全市計量標準和量傳溯源體系對五大傳統支柱產業等重點領域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覆蓋率達到92%以上; ●爭取1個國家質檢中心提出驗收申請,爭取建成省級質檢中心2個。 “溫州制造”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 (一)標準提升目標:到2018年,領軍工業企業主導產品采標率達到90%以上,高成長型工業企業主導產品采標率達到80%以上,五大傳統支柱產業的采標率達到75%以上,全市規模以上企業主導產品采標率達到70%以上。全市累計主導或參與制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達到1000項以上,制定聯盟標準(團體標準)100項以上,制定“浙江制造”標準20項以上。建成全市工業領域國家、省、市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機構不少于20個。 (二)質量提升目標:到2018年,領軍工業企業、高成長型工業企業實施先進質量管理比例達到80%以上,五大傳統支柱產業的規模以上企業實施先進質量管理比例達到60%以上;新增縣級以上政府質量獎企業50家以上。領軍工業企業、高成長型工業企業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5%以上,五大傳統支柱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4%以上。全市擁有企業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達到8000張以上,95%以上領軍工業企業、高成長型工業企業按照國際標準建立測量管理體系,取得CCC證書企業達2200家以上。 (三)品牌提升目標:到2018年,建成“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3個以上,浙江省區域名牌和溫州市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5個以上,培育“浙江制造”品牌企業100家以上,通過“浙江制造”品牌認證產品20個以上,新增浙江名牌產品40個以上、溫州名牌產品120個以上。 (四)質量服務供給能力提升目標:到2018年,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400項以上,形成校準測量能力500項以上。全市計量標準和量傳溯源體系對五大傳統支柱產業等重點領域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覆蓋率達到95%以上。積極打造溫州市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引進或爭創國家級、省級質檢中心各1家,分別累計達到6家和15家。國家級、省級質檢中心檢驗檢測項目或參數覆蓋主導產品達到95%以上,涉及高新技術產品的檢測項目覆蓋率達到85%以上。 |
|||